杏彩(集团)体育·科技有限公司 - 专业运动恢复科技解决方案

肌肉锻炼恢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发布时间:2025-07-21 内容来源:网络

  

肌肉锻炼恢复装置的制作方法(图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倡导健康的生活,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各种各样的运动维持身体健康,在运动当中,难免会出现受伤的情况,严重的受伤会导致骨折,韧带拉伤等,大腿是四肢当中最粗壮的部分,遭遇损伤后治疗困难,大腿骨折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后,需要固定钢板,患者需要静躺一段时间进行康复,大腿在康复期间需要对大腿的肌肉进行锻炼,患者由于大腿骨折,对大腿肌肉锻炼非常困难,患者进行恢复锻炼时,没有装置能够辅助患者独立进行恢复锻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没有装置能够辅助患者独立进行大腿肌肉自主恢复锻炼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肌肉锻炼恢复装置,通过使用本装置,患者可以独立自主进行大腿肌肉和膝关节的锻炼,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锻炼的量,防止锻炼程度过大造成二次损伤。

  肌肉锻炼恢复装置,包括坐垫,所述坐垫下表面连接有支撑柱,还包括腿垫和圆筒,所述腿垫与坐垫连接,在腿垫上开有上端开放的凹槽,所述圆筒置于凹槽内;还包括转轴,所述坐垫上设有承载柱,所述转轴转动设置于承载柱上,转轴上连接有齿轮;还包括连接柱、滑块以及与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连接柱一端与齿条连接,连接柱另一端与圆筒连接,在承载柱一侧壁上开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竖直设置,所述滑块一端与齿条连接,滑块另一端与梯形槽匹配。

  大腿骨折患者在大腿进行固定后需要对股四头肌进行收缩锻炼和膝关节运动,防止肌肉粘连和膝关节僵硬造成膝关节的屈曲受限,导致患者后期膝关节弯曲困难,然后,由于患者大腿固定了钢板,锻炼异常困难,患者想要锻炼都需要别人帮扶才能进行,特别是对于康复初期,患者的锻炼最为困难,股四头肌的运动导致患者非常疼痛,此外,伴随大腿骨折患者行走困难的同时还有膝关节韧带损伤的症状,膝关节韧带损伤进一步增加患者康复训练的难度,但是恢复锻炼必不可少,患者下地行走很难掌握自己的运动,别人帮扶患者也不能精准控制自己所需要的锻炼程度。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膝关节的运动必然会带动大腿股四头肌的运动,此外,膝关节在受力的情况下,大腿和小腿会自动弯曲。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坐垫和腿垫,在腿垫上设有凹槽,圆筒放置在凹槽上方,膝关节放置在圆筒上,在坐垫上设置承载柱,承载柱上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承载柱上,齿条通过连接柱与圆筒连接,患者座在坐垫上,将腿部放置在腿垫上,膝关节对应放置在圆筒上方,患者转动转轴,齿轮转动带动齿条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圆筒上下移动,圆筒向上移动带动膝关节弯曲,膝关节弯曲进而带动大腿股四头肌的运动,实现对大腿肌肉的锻炼,防止肌肉粘连、膝关节僵硬,患者通过控制转轴的运动就可以控制齿条和圆筒的上升速度和上升高度,调整到最适合自己膝关节运动的状态,防止过度运动加深病情,如此在不用他人帮扶的情况下既可以锻炼膝关节也可以锻炼大腿肌肉,圆筒呈柱状与人体膝关节凹陷处匹配,使患者在锻炼膝关节时更加舒适。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底面呈半圆弧状,所述圆筒与凹槽匹配。初始状态时,圆筒置于凹槽底部,凹槽底面设置为半圆弧型,圆筒置于凹槽内可以使圆筒放置更加稳固。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远离承载柱的一端连接有转盘。患者在转动转轴的过程中,用手控制转轴的转动不便,本实用新型中在转轴的一端连接有转盘,通过控制转盘控制转轴的旋转,转盘较大,更好施力,方便患者控制圆筒的上升高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外壳,所述承载柱、齿条、齿轮和滑块均设置于外壳内,在外壳的一侧壁开有供连接柱上下移动的条形孔,在外壳的另一侧壁开有供转轴穿过的圆孔。将部件裸露在外不美观,意外触碰齿轮也会使对人造成伤害。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外壳,将承载柱、齿条、齿轮和滑块均设置于外壳内,防止人触碰部件造成伤害,同时也增加本装置的美观度。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气缸、限位块和连接杆,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外壳侧壁,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第一气缸的输出端和限位块连接,所述限位块上开有圆形孔,所述转轴穿过圆形孔,沿所述圆形孔周向在其内圆周壁上开有多条均匀分布的限位槽,沿转轴周向在其外圆周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凸起,所述凸起与限位槽匹配,固定转轴时,凸起嵌入限位槽,转动转轴时,启动第一气缸,限位块移动,限位槽和凸起脱离配合。患者在进行锻炼中,控制转轴的旋转可以控制圆筒的上升和下降,但是当患者需要圆筒的一个高度固定时,没法实现定位,本实用新型中设置限位块和第一气缸,第一气缸固定在外壳侧壁,第一气缸通过连接杆与限位块连接,在限位块上设有圆形孔,转轴穿过圆形孔,沿圆形孔周向在其内圆周壁上开有多条均匀分布的限位槽,并沿转轴周向在其外圆周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凸起,凸起与限位槽配合,转轴需要固定时,凸起嵌入限位槽内,转轴需要旋转时,启动第一气缸带动限位块移动,凸起与限位槽脱离配合,实现转轴的旋转,如此,患者可以控制圆筒固定的高度,在锻炼期间进行合理的休息。

  进一步的,还包括靠垫、气缸和第一滑块,在坐垫上表面开有第一梯形槽,所述第一梯形槽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梯形槽匹配,所述靠垫底面与第一滑块连接,靠垫一侧壁与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气缸放置于坐垫上。患者坐在坐垫上,后背没有支撑,往后倾倒容易摔倒,没有靠垫患者坐着不太舒适。本实用新型中设置靠垫方便患者背部倚靠,同时,由于不同患者腿部长度不同,当膝关节对应圆筒时,靠垫是固定的不能匹配不同患者的背部,本实用新型中在坐垫上设置第一梯形槽,靠垫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坐垫上,通过气缸控制靠垫的位置,方便靠垫对不同患者的使用。

  1、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坐垫和腿垫,在腿垫上设有凹槽,圆筒放置在凹槽上方,膝关节放置在圆筒上,在坐垫上杏彩体育设置承载柱,承载柱上连接有转轴,转轴上连接有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通过滑块滑动设置在承载柱上,齿条通过连接柱与圆筒连接,患者座在坐垫上,将腿部放置在腿垫上,膝关节对应放置在圆筒上方,患者转动转轴,齿轮转动带动齿条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圆筒上下移动,圆筒向上移动带动膝关节弯曲,膝关节弯曲进而带动大腿股四头肌的运动,实现对大腿肌肉的锻炼,防止肌肉粘连、膝关节僵硬,患者通过控制转轴的运动就可以控制齿条和圆筒的上升速度和上升高度,调整到最适合自己膝关节运动的状态,防止过度运动加深病情,如此在不用他人帮扶的情况下既可以锻炼膝关节也可以锻炼大腿肌肉,圆筒呈柱状与人体膝关节凹陷处匹配,使患者在锻炼膝关节时更加舒适。

  2、本实用新型中设置靠垫方便患者倚靠,同时,在坐垫上设置第一梯形槽,靠垫通过第一滑块滑动设置在坐垫上,通过气缸控制靠垫的位置,方便靠垫对不同患者的使用。

  3、本实用新型中在转轴的一端连接有转盘,通过控制转盘控制转轴的旋转,转盘较大,更好施力,方便患者控制圆筒的上升高度。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坐垫,2、腿垫,3、圆筒,4、承载柱,5、转轴,6、齿条,7、齿轮,8、连接柱,9、滑块,10、靠垫,11、气缸,12、第一梯形槽,13、转盘,14、外壳,15、限位块,16、凸起,17、第一气缸,18、连接杆。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坐垫1,所述坐垫1下表面连接有支撑柱,还包括腿垫2和圆筒3,所述腿垫2与坐垫1连接,在腿垫2上开有上端开放的凹槽,所述圆筒3置于凹槽内;还包括转轴5,所述坐垫1上设有承载柱4,所述转轴5转动设置于承载柱4上,转轴5上连接有齿轮7;还包括连接柱8、滑块9以及与齿轮7啮合的齿条6,所述连接柱8一端与齿条6连接,连接柱8另一端与圆筒3连接,在承载柱4一侧壁上开有梯形槽,所述梯形槽竖直设置,所述滑块9一端与齿条6连接,滑块9另一端与梯形槽匹配。本实施例中坐垫1和腿垫2宽度一致,且坐垫1和腿垫2两侧壁及上表面均同处一个平面,承载柱4、齿条6竖直设置,转轴5水平设置,连接柱8与圆筒3连接的端面为与圆筒3外圆周壁匹配的弧形,本实施例中承载柱4上设有轴承,转轴5与轴承连接实现转动设置于承载柱4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底面呈半圆弧状,所述圆筒3与凹槽匹配。为了方便患者施力更好的控制圆筒3上升的高度,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5远离承载柱4的一端连接有转盘13。为了增加本装置的美观度同时防止患者触碰零部件对自己造成伤害,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外壳14,所述承载柱4、齿条6、齿轮7和滑块9均设置于外壳14内,在外壳14的一侧壁开有供连接柱8上下移动的条形孔,在外壳14的另一侧壁开有供转轴5穿过的圆孔。为了可以调整圆筒3的高度,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气缸17、限位块15和连接杆18,所述第一气缸17固定于外壳14侧壁,所述连接杆18两端分别与第一气缸17的输出端和限位块15连接,所述限位块15上开有圆形孔,所述转轴5穿过圆形孔,沿所述圆形孔周向在其内圆周壁上开有多条均匀分布的限位槽,沿转轴5周向在其外圆周壁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凸起16,所述凸起15与限位槽匹配,固定转轴5时,凸起16嵌入限位槽,转动转轴5时,启动第一气缸11,限位块15移动,限位槽和凸起16脱离配合。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17伸缩的幅度较小。

  为了使患者更加舒适的进行锻炼,本实施例中还包括靠垫10、气缸11和第一滑块,在坐垫1上表面开有第一梯形槽12,所述第一梯形槽12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梯形槽12匹配,所述靠垫10底面与第一滑块连接,靠垫10一侧壁与气缸1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气缸11放置于坐垫1上。本实施例中第一梯形槽12与坐垫1侧壁平行。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您需求助技术专家,请点此查看客服电线.植物资源精细化工与化学 3.生物质精炼 4.天然产物化学

  1.CRISPR-Cas系统 2.基因编辑 3.基因修复 4.天然产物合成 5.单分子技术开发与应用

  1. 基于糖类的抗肿瘤药物的合成和活性评价及糖类疫苗的研制 2.功能糖类的化学酶法合成及构效关系研究 3.多糖及仿生材料功能的开发及应用

  1.天然产品的提取分离与活性研究 2.天然产物活性与安全性评价 3.中药组方配伍机制研究